天山網訊(實習記者楊英報道)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新疆塔城地區人民醫院心系群眾,認真查找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並圍繞問題深入整改,針對看病難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獲得群眾廣泛好評。近日,準備......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地區人民醫院心系群眾,認真查找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並圍繞問題深入整改,針對“看病難”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獲得群眾廣泛好評。
- Mar 01 Sun 2015 13:29
新疆塔城地區人民醫院緩解群眾“看病難”
- Feb 23 Mon 2015 23:58
澳前駐華大使:澳大利亞不應拒絕參與亞投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 Feb 18 Wed 2015 09:23
榮蘭祥超生,計生辦緣何“不清楚”
山東藍翔技校校長榮蘭祥又蒙上了“超生”陰影。近日有媒體報道,藍翔校長榮蘭祥有3個身份證,6個子女。
這消息是榮蘭祥妻子孔素英透露的,她稱與榮蘭祥生育6個子女,並質疑:“我就想知道,有6個孩子,榮蘭祥他是怎麼當上人大代表的?”而媒體近日致電山東、河南兩地計生委,詢問榮蘭祥是否存在超生,得到的回應卻多是“不清楚”。
- Feb 12 Thu 2015 17:58
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超10萬億元 同比增長8.1%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高立﹑韓潔)財政部21日公佈最新數據顯示,1至9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106362億元,同比增長8.1%?
9月份,全國財政收入9953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4482億元,同比增長5.9%;地方財政收入(本級)5471億元,同比增長6.6%?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8007億元,同比增長2.3%?
- Feb 01 Sun 2015 13:37
第二屆濟南(槐蔭)茶文化博覽會落幕
本報10月12日訊(記者 蘆金亮 通訊員 鄒莉)10月12日,第二屆中國·濟南(槐蔭)茶文化博覽會暨濟南1953·茶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園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本屆茶博會會期三天,吸引了來自全國主要產茶區名優茶企及廣友茶城800餘商戶共同參展。會展期間,每日客流量達到萬人以上,簽約總交易額(含意向訂單)達到2.65億元,其中茶葉類交易額為1.7億元,紫砂交易額與上屆茶博會持平,相關茶工藝品交易額為6000萬元,非物質文化遺產商品交易額500萬元。外省參展商戶展會期間直接交易額近1100萬元,其中茶葉交易額500萬元,紫砂及其他達600萬元。本屆茶博會期間,承辦方免費接送市民參加活動,讓市民廣泛參與、親身體驗茶文化魅力,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原標題:第二屆濟南(槐蔭)茶文化博覽會落幕)
- Jan 26 Mon 2015 23:51
中國科學家為何無緣諾獎?英媒:教育妨礙創造力
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道 外媒稱,2014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物理和化學獎紛紛揭曉。獲獎的有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的科學家。然而,名單中仍是沒有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學者表示,中國官本位的體制和鼓勵“尋求正確答案”的教育使中國科學家至今同諾獎無緣。
英國廣播公司10月9日報道稱,中國人可以說有很強的“諾獎情結”。今年諾貝爾獎預測時,預測獲獎的名單中出現了四位華人面孔,得到了中國媒體的廣泛報道。報道都特別提到其中兩人是在中國國內受過大學本科教育,改革開放之後出國留學,做出了出色成績。
- Jan 21 Wed 2015 09:43
巨變,從彞家新寨開始
——馬邊彞族自治縣走出扶貧新路
□
- Jan 04 Sun 2015 15:22
寧夏西海固地區近1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倍多
央廣網固原9月20日消息(記者許新霞)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五次固原工作暨生態移民工作會上獲悉,近10年來,“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9縣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從2003年的63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324億元,增長了4.1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從1.6億元增長到24.8億元,增長了14.5倍。
西海固地區包括固原市的4縣1區和同心、鹽池、海原、紅寺堡4個縣區。目前,該地區特色產業持續發展:馬鈴薯、草畜、冷涼蔬菜、中藥材、林果、苗木,還有旅游、勞務等產業有了一定規模,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由過去的小打小鬧轉變成現在的主導產業,有的還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一大批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使當地百姓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固原中心城市和各縣城、特色小城鎮、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率10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退耕還林(草)84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南部山區小氣候明顯好轉,降雨量逐年增加,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生態良好成為一大特色。當地通過大力推進扶貧開發與生態移民、實施惠民工程,加快教育、文化、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收入大幅提高。9縣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5582元提高到2013年的17784元,增長了2.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295元提高到5247元,翻了兩番。近10年成為西海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多的10年。
- Dec 30 Tue 2014 01:57
“EMBA退學潮”是純潔官商關係起點
一紙禁令,就像蝴蝶扇動翅膀,讓EMBA深陷輿論漩渦。一個多月前,中組部發文嚴禁領導幹部參加高收費的培訓項目,近日,正在“迎新”的各大EMBA班,陸續傳出一些領導幹部主動退學的消息。顯然,中央的禁令落地有聲,輿論一片贊揚。
按說,身處大變革的時代,領導幹部需要加強學習、提升本領,是好事;包括EMBA這類致力於培養“高級管理人員”的項目,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撐,貢獻很大,何必“禁讀”?問題在於,看似“供需雙贏”的背後,近年來沾染上了一些非正常的政商關係。以EMBA為例,學費算得上天文數字,若是公款支持,作為黨員幹部、公務員,豈不應該選擇性價比更高、針對性更強的黨校和行政學院?如果是自費參加,錢從何來?或有綠色通道,某高校“後EMBA”班就規定,如果能推薦3名企業家學員,官員的60多萬元學費可得到減免;或是商人出錢,如果說送錢送股票太過露骨,那麼出學費則是一種“雅賄”——當然,認定幹部參加高收費項目必然滋生腐敗,固然有預設前提的嫌疑,但是學校政策默許甚至激勵商人代付學費,官員以此獲得培訓機會,是不是違反法律規定?也難免引起群眾的不滿。一些人或許會說,讓一個社會的政治精英與經濟精英共同學習、加強合作,不也降低了招商引資的交易成本嗎?殊不知,一些學校、一些商人願意為官員高價培訓提供便利,有幾人真正是為了公共利益?這樣的培訓,事實上很容易異化為結交人脈的俱樂部、利益資源的集散地、官商勾結的名利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學校彙集了政商資源,官員獲得了耀眼學歷,商人結交了官場人脈,錶面的互利共贏背後,既讓培訓學校的學術品格和大學精神受到玷污,也令領導幹部的形象、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受到損傷。
- Dec 24 Wed 2014 14:42
18個傳統村落獲國家級保護
湖北日報訊 (記者範步、通訊員肖國洪)日前,我省武漢市黃陂區泥人王村等18個中國傳統村落被列入第一批國家財政支持名單,國家財政部將撥付保護髮展資金。
2012年、2013年,國家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聯合公佈了兩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我省共有43個村落名列其中。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將分批由國家財政撥付保護髮展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