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邊彞族自治縣走出扶貧新路
  □
  本報記者蔣松餘義勇任雲
  秋天的小涼山依然滿目蒼翠。
  從成都出發,下犍為,過沐川,蜿蜒曲折的省道103線在綠樹翠竹掩映下堅毅地向前延伸。一進馬邊,座座彞家新寨撲面而來,宛如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小涼山腹地。
  全省最大的彞家新寨在這裡,樂山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小學在這裡……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貧舉措,不僅讓越來越多的彞漢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更讓昔日邊遠落後的窮山村,成為幸福的新彞寨。
  在即將迎來馬邊彞族自治縣建立30周年之際,記者深入馬邊的山山水水,探尋這個山水彞鄉的扶貧新路。
  全省最大的彞家新寨建在馬邊
  ——以新寨建設為引擎,三年內消滅“三房”
  青山環抱,茂林修竹,一座座農家“別墅”在彞族紅黃黑三原色的點綴下,格外惹眼。正在家門前“微田園”勞作的煙峰鄉煙峰村村民俄奇拉提,好客地邀我們進屋一敘。
  屋外瓜果飄香,鮮花環繞;屋內窗明几淨,漂亮整潔。四室一廳130平方米的屋子裡,各種家電一應俱全。“鋼爐、儲櫃、碗櫃、餐桌椅是政府免費添置的‘四件套’,牆上的婚紗照也是搬進新房後補拍的……”俄奇拉提微笑著說,“以前住在半山上的房子,冬不禦寒,夏不隔熱,人畜混住,難受得很。現在的環境做夢都沒想到。”
  依山就勢,集中連片,煙峰村裡這樣的新房有350棟,是全省最大的彞家新寨。煙峰鄉副鄉長柒玉梅介紹,煙峰村彞家新寨規劃占地1068畝,總投資2.6億元,採用“村民出一小部分,政府統籌、統規、統建”的模式建設,鍋莊廣場、文化長廊、民俗博物館、綜合服務中心以及與旅游產業相關的配套設施陸續完善。現在人們介紹煙峰村,更愛用新名稱:民族風情小鎮、新農村綜合體。
  新寨建設,還需“軟件”配套。煙峰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幫助村民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村支書馬黑烏娘說:“制定《村規民約》後,生豬進‘小區’,污水排出村,戶戶爭先進,規章約束出了大家的好習慣。”
  煙峰村只是馬邊“彞家新寨”建設的一個縮影。馬邊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全縣近一半人口是彞族,以前多數散居在深山中,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房屋多是“三房”:茅草房、木板竹板房、土牆房。
  如果說扶貧是馬邊統攬全局的中心工作,彞家新寨建設就是強大引擎和綜合載體。大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烏蒙山片區扶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紀委、省紀委定點扶貧,給馬邊帶來發展機遇。尤其是近兩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推進“彞家新寨”建設,省、市、縣各級配套財政資金,2010年至今在馬邊已累計投入12.11億元,建設完成110個村7950戶“彞家新寨”,解決了3.9萬人的住房難題,並配套修建村內道路430.47公里,實現用電、用水入戶,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用電難、用水難問題。
  今年,彞家新寨建設項目將再投19442萬元,實施20個村1675戶彞家新寨住房建設。“到2017年,馬邊將徹底消除‘三房’。”馬邊扶貧和移民局局長曲別曲一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全國最大有機禽蛋散養基地謀在馬邊
  ——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帶動生產方式變革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彞家新寨不僅實現了安居夢,更帶動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新寨建設到哪裡,產業就配套到哪裡,以新寨、新村建設為紐帶,一批產業加快佈局加快發展。
  兩年前,民主鄉雪峰村村民使一羅批在綜合扶貧開發項目幫助下,依托政府引進的金涼山農業開發公司養殖項目,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方式,免費得到50多頭烏金豬種豬,“養豬每年能賺五六萬元,家裡的冰箱、彩電都是靠養豬錢買回來的。”使一羅批說。
  “造血”產業,讓大量使一羅批們“無”中生“有”,富起來。馬邊依托林、茶、畜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引導每個村發展主導產業。民主鄉光華村沙溪溝養殖基地,成立生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生豬生態養殖示範小區;下溪鄉珍珠橋村,種植核桃150畝……全縣林、茶、畜三大產業實現產值11.5億元。利用高山獨特的生態優勢,馬邊正打造全國最大的有機禽蛋散養基地。今年,基地與勞動鄉柏香村、民主鄉光華村等10個鄉鎮農戶簽訂養殖協議,帶動農戶1000餘戶。
  不僅要“無”中生“有”,更要坐地生財。擁有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馬邊,瞄準旅游扶貧。申報國家旅游扶貧開發試驗區,請來南開大學專家調查規劃,目前蓮花村已率先發展起農家樂、彞家樂,瑪瑙村苗寨、穿牛鼻旅游休閑度假區等旅游項目也正在全力打造中。
  “已接到不少電話,都是咨詢旅游住宿的。”煙峰鄉鄉長王福榮介紹,煙峰鄉是通往大風頂的必經之路,煙峰彞家新寨旅游配套設施還在完善中,就有游客上門。
  樂山規模最大的小學立在馬邊
  ——抓教育從智力上扶貧,徹底阻斷貧困鏈條
  雖然開學已有段時間,馬邊民建小學二年級四班的阿洛小明仍然對新校園感到新奇:嶄新的教學大樓,LED電子黑板,每層樓的小書吧,獨立的綜合實驗樓和學生餐廳……“新學校投資上億元,占地120多畝,應該是樂山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小學了。”校長黎建勛話語間透出自豪。
  扶貧先扶智。馬邊一手抓娃娃,一手抓職教,深入推進教育扶貧,從根本上阻斷貧困鏈條。
  教育“抓娃娃”,是打實脫貧長遠基礎。馬邊提出“一村一幼”目標,在今明兩年將建成80所村級幼兒園,今年建的30所村級幼兒園已全面開學。“以前村裡孩子上學要到山下的寨子里,往返一趟需要近兩個小時”,珍珠橋村村主任王貴榮介紹,現在村裡建起幼兒園,娃娃的教育在村裡就能解決,這學期首批已招收20個學生。“那裡正在建小學1-3年級的校舍,以後低年級的教學也不出村。”王貴榮指著幼兒園旁的建築工地說。
  教育抓職教,是解決當下、實現“一人脫貧,全家致富”的措施。馬邊通過中紀委協調,與江蘇張家港、昆山,廣東碧桂園等對接,獲得資金、技術援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碧桂園職業中學是廣東省碧桂園集團捐資1500萬元建設的對口援助扶貧項目,學校設有數控、焊工、電工、電子、旅游及酒店服務等熱門專業,3年間輸送上千名專業人才。學校還開設短期培訓班,每年培訓農民工超過4000人次。“與沒有接受過培訓的同行相比,我們找工作容易得多,工資也高些。”馬邊碧桂園職業中學電子班畢業生陳偉說。
  (原標題:巨變,從彞家新寨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mauz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